一直以来,Intel、NVIDIA、AMD等芯片设计公司占据着全球芯片设计的绝大多数市场份额,不过,这一局面好像发生了变化,最近以亚马逊、微软、苹果为首的终端公司正在自己设计芯片。
随着全球市场对于计算需求的迅猛增长,云计算厂商、消费电子厂商走向定制化处理器的道路。目前,亚马逊云服务(AWS)等云计算巨头、苹果等消费电子巨头,正利用自身的财力推动芯片的优化设计。
AWS自研处理器首次落地中国
近日,AWS正式宣布,由AWS Graviton 2处理器提供支持的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Amazon EC2) M6g、C6g和R6g实例已在由光环新网运营的AWS中国(北京)地区和由西云数据运营的AWS中国(宁夏)区域推出。
其中,AWS Graviton 2处理器,正是AWS为云而设计开发的芯片,同时这也是AWS自研处理器首次落地中国。
“云计算的创新在计算部分没有停止,而在始终迭代”
AWS大中华区云服务产品管理总经理顾凡说道,实际上云里面的计算始终没有停止创新的脚步,创新可以体现在非常多的方面。
AWS大中华区云服务产品管理总经理顾凡
针对于计算部分的创新,AWS选择在自研芯片上下功夫。
本次AWS Graviton2自研、云原生处理器落地中国区域,AWS就带来了通用型(M6g)、计算密集型(C6g)和内存密集型(R6g)三个类别的实例,每个类别分别有8种资源大小可供选择,也就是说提供了24种实例。
自研芯片优势在哪里?
目前,亚马逊在云计算上依然有较大的优势,但是竞争压力也在不可避免地增大。另外,随着AI训练对云端的需求不断加大,亚马逊有必要在云端升级AI能力。对于亚马逊、微软这样的巨头而言,自研芯片,一方面可以避免对第三方厂商的依赖,另一方面由于其体量庞大,自研芯片可降低成本,赢得价格上的优势。
随着CPU发展的变化,无论是操作系统、软件的设计编程语言和整个应用的架构,都在适应CPU的发展,因此,目前新的应用软件、编程工具开发出的应用,都更适合于平行扩展架构,充分利用CPU多核、多线程。
现在云上面蓬勃发展的微服务化的应用,这些应用会把传统应用架构的单体结构应用拆分,并分布在很小的微服务化上面,然后,做快速的平行扩展。这是极大地利用到了多核、多进程的处理能力的CPU架构。
AWS大中华区产品部计算与存储总监周舸表示:“AWS研发Graviton2的时候,目标很简单,就是希望为云上的现代化的应用,因此,在Graviton2上,每个核心都能够达到最好的真实性能,去满足这些现代化应用的需要。”
现阶段,AWS基于Graviton2实例推出了M6g、C6g、R6g系列。其中M代表的是通用型的,内存与CPU的核的比例是1:4;C6g是计算密集型的,内存与CPU的核的比例是2:1的比例,核心的数量会更高一些;R6g是内存密集型,更适合于像数据库之类的应用,内存与CPU的核的比例是8:1的比例。
针对采用全新Graviton2处理器后,AWS的客户也深有感触。
涂鸦云端开发部首席架构师陈亚焱表示:“采用Graviton2处理器后给涂鸦带来三大提升:CPU的性能提升了100%;同样是20万的TCP长链接,CPU占用率从之前的27%降到了12%;服务器单价降低了20%”
大觥科技副总裁袁泉表示:“我们把C6g的数据标准化到跟C5相同配置的数量来比较,我们发现C6g在性能上提升了30%,在成本上节约了38%。”
在发布自研芯片后,AWS并没有放弃与Intel和AMD的合作,而是把选择权留给客户。比如,Intel与AWS有长达14年,并非常深度的合作,而且两个厂商做出很多定制的实例;针对于AMD来说,无论是Naples还是Rome芯片,都在AWS里面支持。
顾凡表示:“无论是Intel、AMD,还是AWS的自研芯片,我们其实都会百花齐放,最终把选择权留给客户。”
写在最后
目前,各细分赛道中的计算应用正对芯片性能提出更加多元的需求,面对这一趋势中,各厂商纷纷布局芯片设计领域。而AWS在云计算领域推出的Graviton2处理器后,不仅在提供出色性能的同时节省大量成本,而且还可以满足客户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为了AWS继续扩大云计算市场份额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