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撒网模式存疑 AI独角兽突破桎梏不简单

贾桂鹏 |  2022-07-14

  不久前,商汤迎来解禁日,当日解禁股份约占商汤总股本73%。港股开盘后,商汤股价暴跌,收盘时股价仅为3.13港元/股,跌破3.85港元/股的发行价,市值较上一个交易日蒸发900亿港元。

广撒网模式存疑 AI独角兽突破桎梏不简单

  从解禁的情况来看,投资人们都在抛售。

  那为什么投资人会对这个曾经市场上的“天字一号招牌”失去了信心呢?也许问题不仅仅出现在他们的财报和招股书上。

  商汤业务矩阵笼罩AI赛道

  一直以来,对于商汤科技这家明星独角兽公司,市场和舆论一直有比较分化的两种观点。一方面,AI赛道无疑是被各方都看好的“风口”领域。作为其中的代表性公司,甚至被称为“AI四小龙”(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之首,商汤科技自然是颇具典型意义的公司。尤其是作为率先登陆资本市场的“AI第一股”,商汤科技更是被市场视为具有指标性意义的存在。一个热门赛道中跑在最前面的公司,资本的追捧是自然的。

广撒网模式存疑 AI独角兽突破桎梏不简单

  但另一方面,整个AI行业都面临一个巨大难题——没有盈利,而且特别烧钱,这一点也在商汤科技身上表现得非常明显。

  根据商汤科技发布的上市后的首份年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4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4.46亿元,同比增长36.4%。但2021年公司的总亏损额达到了171.4亿元,经调整后亏损额为14.18亿元,这显然让投资者很难接受。

  但我们认为,这也只是商汤受到投资者们冷落的其中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则是,他们好像承载不了自己曾经编织的梦想了。

  今年三月,时任商汤科技副总裁的孙大鹏表示,商汤业务基本可以概括为“一平台,四支柱”。“一平台”就是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搭载自主研发的训练框架。“四支柱”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四个业务板块,分别是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和智能汽车。

  不难发现,商汤的业务矩阵可谓是几乎笼罩了AI这条大赛道里的每一寸土地。

  但我们认为,商汤这只独角兽上面的枷锁太多了。诚然,AI行业中的“壮丽山河”片片风景都美如画,商汤想把如此美景全部收入囊中,而且他们也可以把故事撑得如史诗般恢弘,但业绩不够理想,就是其必然要付出的相应代价。

  如此业务矩阵,完全有向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靠拢的趋势,但这样的问题很显然,百度、阿里们之所以是巨头,是因为其业务的大矩阵基于一个相对生态化的前提,任何动听的“故事”也需要有业绩的根系来滋养。

广撒网模式存疑 AI独角兽突破桎梏不简单

  不仅如此,如果进一步在行业里对比,或许能直观地看到商汤让投资人对于“希望”这一要素的缺失。

  就比如同在AI视觉领域,海康威视、大华这些业绩上会让人相对安心的企业,其实都是产品思维,但商汤这样的企业则更像是科研思维占据主导,似乎也是因此,技术捧得再高,到了真实的商业化层面也还是会相对孱弱。

广撒网模式存疑 AI独角兽突破桎梏不简单

  除此之外,就像AI大装置、智慧城市等一个个项目操作下来,商汤给人的印象似乎往往是投入很直观,但真正要看肉眼可见的产出方向在哪里时,却多少有些模糊。

  比如在智能汽车领域,商汤切入的基座是系统式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绝影。

广撒网模式存疑 AI独角兽突破桎梏不简单

  商汤在赋能绝影这个押注汽车智能化的引擎上形成了三个产品序列:首先是智能车舱,更多是提供车内智能化和交互娱乐的解决方案;其次是量产的智能驾驶,主要是面对前装量产客户;最后是智能驾驶接驳系列,主要是L4级自动驾驶。

  但从智能座舱到辅助驾驶,再到自动驾驶,商汤涉猎了整个电动汽车智能化在软件层面中几乎所有重要环节,从技术路径来看,商汤其实也不光押注单车智能,而是对车路协同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关注。

  这种理解其实很有意思,因为商汤在汽车智能化上的布局可谓是和其宏观业务版图存在很大的战略相似性,即又多又散,似乎是只要跟智能沾边,都想进场分上一杯羹。

  但是,商汤如何把产品落实到现实中,还是我们之前给出的结论,商汤真的有能力“全部都要”吗?

  AI市场也是一地鸡毛

  随着更多AI企业奔赴IPO,财务情况也逐步公布,外界得以从一份份招股书中窥见AI赛道的真实面目,连年亏损与商业化之路。

广撒网模式存疑 AI独角兽突破桎梏不简单

  在此阶段,泡沫便已开始破裂。数据显示,自2016以来,新成立的AI企业数量不断下滑,从鼎盛时期的一年数百家缩减至数十家。

  这也意味着,AI行业早已缺乏新鲜血液,大众熟知的AI四小龙全为2017年以前所创立的老玩家。有数据显示,自2019年以来,AI赛道投融资事件数下滑态势明显。

  此前,旷视科技CEO印奇曾这样描述:“行业初期AI企业想要活下来,必须将所有的事情都做过,等到行业成熟,再退回来,选择最有价值的一环来做。”

广撒网模式存疑 AI独角兽突破桎梏不简单

  从这一逻辑出发,四小龙们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定位,云从科技主打人机协同操作系统,旷视科技进军AI物联网,依图科技发力芯片,商汤则讲述平台化的故事。此后数年间,众玩家依托于所谓的差异化,各自展开了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业务布局。

  可纵使玩家们如何精心包装的业务,其核心却仍是换汤不换药,竞相转型的AI四小龙们,始终摘不掉计算机视觉的帽子。

  翻看商汤科技的四大业务板块,智慧城市,是城市各角落摄像头的“智能化”;云从科技与之类似,其标榜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应用场景分为智慧治理、智慧金融、智慧出行、智慧商业四类,通俗地说,这大概相当于学校扫脸进校、网贷人脸验证、高铁扫脸进站与刷脸支付。

广撒网模式存疑 AI独角兽突破桎梏不简单

  由此可见,四小龙同处于计算机视觉赛道,在应用场景的落地上,集中在目前比较成熟的市场,同质化程度很高。因此,AI四小龙的策略在于把握市场风向,基于自己的技术优势,拓展出更多的产品解决方案和落地场景。

  实际上,这种“行业+AI”的模式,能够在产品初期避免互联网巨头的侵蚀,原因在于,垂直行业内,互联网巨头缺乏相关经验,某种程度上,核心技术突出的AI创业公司,在产品竞争层面比互联网巨头高出一个身位。

广撒网模式存疑 AI独角兽突破桎梏不简单

  而现阶段,互联网巨头和传统软硬件厂商在“行业+AI”的模式下,正在迎头赶上AI独角兽,而独角兽们自身却困在盈利魔咒中。最佳路径走不通,也是投资者们质疑其未来的原因之一。

  写在最后

  我们认为,突破桎梏永远都不是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在泡沫不断被戳破的当下。毕竟技术研发难有一夜间“拨云见日”,现实往往是,在云雾之后,仍是漫漫长夜。

查看更多内容
正在加载
第三方账号登录
X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