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两万亿美元市值背后 是供应商们的繁华与陨落

贾桂鹏 |  2021-09-26

  最近,“科技圈春晚”如约而至,iPhone 13系列“加量不加价”又引起了大众的抢购潮,有研报指出,该系列机型在今年的全球出货量将近1亿部。此次,苹果发布会又把所有人的关注点拉回到科技领域。

苹果两万亿美元市值背后 是供应商们的繁华与陨落

  如此受人追捧的背后,离不开苹果供应链的上下协作,但他们的生存现状是怎样的呢?趁此机会,我们也来了解一下。

  如果一家供应链企业能够进入苹果产业链,也就是所谓的“果链”,通常意味着该企业在同类技术企业中位居前列,该技术在行业内也足够成熟,同时也意味着该企业将会得益于苹果巨大的出货量获得巨大的营收与利润。

  在巨大利益面前,没有谁会视而不见,这也谱写出一篇苹果供应商们的繁华与陨落。

  苹果强大供应链的背后,是不断地探索

  其实,在库克加入苹果前,乔布斯治下的苹果供应链远没有如今的规模。

  为了制造第一代Macintosh电脑,乔布斯只是在湾区建立一家自动化工厂,都在媒体上高调地宣传。当时这家工厂设备经过精心配色,生产线全部高度自动化,由自动输送带和许多进口机器组成,用于分拣、包装和传送MAC电脑。

苹果两万亿美元市值背后 是供应商们的繁华与陨落

  不过,MAC电脑的销售额却不能覆盖工厂的成本,但工厂还不得不满负荷运转,因为这条生产线是专门为MAC电脑设计的,它只能生产这一款产品,无法通过改装来制造其他产品。直至1992年,这家组装工厂以关门告终。

  另外,当时苹果在美国加州、爱尔兰等地的工厂也无法实现配合生产,导致供货局面非常混乱。

  此后,一个关于苹果供应链革命性的时刻出现了,他们将生产制造的业务外包给韩国、中国等国家。也是在此时,苹果现任CEO蒂姆·库克也加入到了苹果。

苹果两万亿美元市值背后 是供应商们的繁华与陨落

  在库克到来后,他就牵头把PowerBook的生产外包给了中国台湾的合约电子制造商广达(Quanta),而这仅仅是一个开端。

  随着订单及需求的增加,苹果引进了另外一家位于中国台湾的供应商,当时这家供应商还给戴尔供货,它就是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即富士康(Foxconn)。

苹果两万亿美元市值背后 是供应商们的繁华与陨落

  而也是因为iMac的这次合作,标志着两家公司在库克的主导下建立了一个长久的合作关系。

  除了制造外,苹果还是为数不多让用飞机运输电子产品的厂商,在《库克传》一书中有段描述是:“我们要把产品直接从制造环节送到消费者的手中。”这足以看出苹果对于供应链生产时效性的看重。

  在疫情期间,为了保证物流的流通,苹果还租赁了200多架私人飞机来运货。另外一个数据也可以说明苹果产品热销的同时,还体现其高效,那就是苹果的库存周转天数控制在了7天左右,也就是说一个商品从进入苹果的仓库,再到卖出去只经历了7天。

  从这种种可以看出,苹果供应链的强大,其背后供应商们也付出了相当多的辛劳。

  巨大利益面前的“追寻者”,如履薄冰

  一谈起苹果供应商,首先进入大脑的一定是台积电、富士康这种巨型企业,他们一定是“果链”中具有一定话语权的企业,同时也收获到了巨大的利益,但我们今天首先要说的是一家没有那么大、没有那么有知名度的“果链”供应商,但它却向供应商巨头们发起了冲击。

  这家企业就是立讯精密,2011年,立讯精密切入苹果供应链,苹果每年发布的新产品是支撑着其业务的主要来源,例如2014年的Lighting线、2015年的Apple Watch无线充电、2016年的Apple Watch新一代表带以及2017年的AirPods。

苹果两万亿美元市值背后 是供应商们的繁华与陨落

  背靠大树好乘凉,目前苹果众多产品代工都有立讯精密的身影,其中AirPods代工是公司主要营收来源。公司2020年财报显示,营收达638.43亿元。

  2021年立讯精密将为苹果代工iPone13/Pro系列机型,总量达千万支,且订单将逐年增长。这是立讯精密首度拿下iPhone整机代工大单。

  此前,iPhone组装订单由鸿海、和硕、纬创等三家厂商瓜分,立讯精密只能为其提供零组件服务。而此次,立讯精密迈入整机组装的行列,正式涉足苹果核心产品生产,且规模预期持续上升。有业内人士表示,公司有望在2023年超越和硕成为iPhone第二大组装厂。

苹果两万亿美元市值背后 是供应商们的繁华与陨落

  若按此趋势等待立讯精密的将是一块肥沃的利润土壤。

  一直以来,苹果都不会只专注于一家供应商,即便目前“情有独钟”,立讯精密的地位就始终存在动摇风险。

  据公开媒体报道,每年有约30%左右的供应商被苹果移出供应链,甚至有些小的企业被迫破产。

  而立讯精密与苹果合作的订单营收,已占据总营收的69%,可以想象如果有朝一日他们失去苹果,对其业务将是怎样的打击。

  “如履薄冰”也许是“果链”企业最真实的写照,既要高质量完成苹果定下的任务,保障自己的利润,还要时刻提防着被踢出局的风险。也许在承接苹果项目的同时,也禁锢住了他们的其他业务。

  逃离“漩涡中心”或迎来新曙光

  尤其是有了欧菲光的前车之鉴,令“果链”的企业们再一次紧张了起来。2021年3月16日欧菲光在宣布退出“果链”的消息后,公司股价连跌数日,3月17日跌幅达9.95%,同时营收与业绩也一落千丈,分别较上年同比下滑49.96%、84.39%。

苹果两万亿美元市值背后 是供应商们的繁华与陨落

  2017年,欧菲光通过收购索尼位于中国华南的工厂,正式进入苹果供应链。此后欧菲光坐上增长快车。2018年、2019年欧菲光摄像头模组业务贡献营收244.39亿元、306.0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6.94%、25.31%。

  其实,剥离“果链”对欧菲光不见得是坏事,调整后其可以重新聚焦的新主营业务和未来发力方向却存在较大的毛利润率提升空间。欧菲光和其他果链企业类似,虽然体量很大,但利润却不算高,欧菲光2019年的营收净利润均实现上涨,但同期销售毛利率仅9.87%,较上一年缩水2.45%,这也创下了他们2010年上市以来最低记录。

  也许这次脱离“果链”,对于欧菲光今后在资本市场上的估值重构意义重大。

  有一个正向的事例就给了欧菲光们信心,那就是也曾被苹果抛弃的欣旺达。

  欣旺达2011年4月成为创业板第一家以“锂电池模组整体研发、制造及销售”的上市企业。也正是这一年,其通过与ATL的合作,搭上了苹果,那时在苹果的iPhone 3、iPod电池供应中,欣旺达占比高达20%,可以说风光无两。

苹果两万亿美元市值背后 是供应商们的繁华与陨落

  但2012年在苹果制造iPhone 4时却把欣旺达踢出局,换成了德赛电池。虽然很快欣旺达又重新回到“果链”,但他们却看出依赖大客户衍生出的经营风险。

  此后,在2015年,欣旺达成立动力电芯研发院,经过3年时间的研发动力电池市场,在2019年与吉利牵手,成功配套了吉利帝豪EV,在海外,欣旺达成为了雷诺日产动力电池的供应商,使得中国锂电池成功进入日本市场。

  目前,欣旺达的客户已经遍布全球。消费电子客户包括华为、OPPO、vivo、小米等厂商,动力电池也得到吉利、雷诺、小鹏等传统造车新势力车企的广泛认可。可以预见,欣旺达此后也不再承受苹果供应链风吹草动带来的风险。

  写在最后

  比特网发现果链企业们进入到一个怪圈,他们似乎都陷入了“与苹果绑定越紧密,就越穷”的困境。虽然,短期内他们可以收获利润和名声,但供应商们千千万,最出风头的永远是苹果,如果想更长久地发展,布局在苹果以外的市场,也许是每一个果链企业都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查看更多内容
正在加载
第三方账号登录
X
发布